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旅行] 蘭嶼 看海的下午


浮潛完,回去客棧休息一下
接著往南邊移動了

在這之前,先填飽肚子!


以往的經驗總是告訴我,浮潛玩除了很累之外也會很餓
於是我們到了紅頭村G'day Cafe晴西餐廳
路途經過昨晚等不到日落的青青草原,入口處有兩個手作小攤位
我在那裡買了一條有著鯨魚尾巴的編織手環(這應該算是我在蘭嶼唯二的紀念品)
耳環控的夥伴買了有著船眼的垂墜耳環

衣服是老闆手染的,很漂亮


手鍊長這樣(手背因為去浮潛而被曬紅了)










晴西餐廳專賣異國料理,老闆在台北也有開一間,同樣也是主打異國料理且已開業多年
價格相比之下當然也是滿都市的(大笑)畢竟離島原物料取得不易

販賣的餐點也是滿多樣的


牛排沙拉,生菜的份量很足夠
畢竟在島上好像沒怎麼吃到蔬菜,覺得很罪惡( ͡° ͜ʖ ͡°)


















千層麵,肉醬蕃茄味很濃郁,用料也滿大方


用餐空間很大,座位的間隔距離也滿寬的,加上當時已經是下午,客人不多
比起都市裡拼翻桌率的餐廳,用餐氣氛多了幾分慵懶舒適



離開了餐廳,繼續沿著八代灣海岸線到下一個部落
八代灣是蘭嶼的第二大灣澳,全長大概1500公尺
也是飛魚文化的發源地,沙灘更是綠蠵龜上岸產卵的位置


路途經過蘭嶼國小,可惜沒有開放(兩位老師旅行的樂趣就是跑進別人學校裡胡鬧XD)
看到可以走下沙灘的地方下去踩踩水撿撿垃圾


只會曬傷不會曬黑的阿白




太多了 撿不完

遠方的海面上似乎在下雨?


沙灘上的狗勾真可愛


繼續往下騎經過了航空站
小小的機場,一天只有八個班次往返台東,每個班次的座位只有19位的小飛機

或許下次可以試試坐飛機?我還沒搭過國內線的小飛機呢(聽說也是滿可怕)


站在停工的(?)水泥車前的山羊莫名有氣勢


經過椰油國小
馬上被鮮豔的彩繪吸引走進去








操場的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以及饅頭岩
(是說蘭嶼人又不吃麵食,怎麼會叫饅頭岩?)

本日金句: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饅頭山直跑( • ̀ω•́ )

擋浪牆看出去是一段礁石


司令台很有在地的特色,每個進來的遊客都在拍司令台
謝謝幫忙拍照的遊客,雖然我這角度真是超胖的

但我最喜歡的景色是這裡海天一線的反方向啊












這浮球怎麼感覺好像青蛙











椰油教會


再次經過港口,然後有一台貨車壓在一台廂型車上
莫非這是早上的導覽大姐說的那台在空中飛的小貨車!?


















五孔洞 
是五個很大的海蝕洞,岩壁上甚至還有海岸升起的痕跡
達悟語 Ji-karahem 很深的意思
早期被稱為惡靈之窩,婦女小孩不宜靠近的地方,不過福音來到這島上之後就不再一樣了,甚至成為禱告營地






前面有開胖卡的大哥賣文創商品
他講話很好笑

:那個洞裡面有什麼?

:有真愛


喔 好啊



旁邊這塊滿滿的十萬塊



朗島秘境
這個相較於東清秘境容易找(至少不用撥開雜草或自己找路)
是個適合戲水的地方,不過到處是珊瑚礁也是得小心
去的時候什麼裝備都沒穿,只能看別人玩水ಠ_ಠ


民宿門口遇到一隻黑貓



晚餐前在夜市買了前一天沒喝到的芋頭西米露
今天吃客棧出來後就能看到的游麵子
滷味跟榨菜肉絲麵都滿好吃的



早點回客棧,早點休息
隔天是蘭嶼的最後一天了,繼續用力玩!


有沒有覺得這篇沒有太多延伸閱讀了呢?
因為我被投訴(?)太像在寫專題啦_(°ω°」 ∠)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旅行] 蘭嶼 10萬元的海洋垃圾

全台灣第一個迎接曙光的地方,不是花蓮,不是阿里山,是蘭嶼
而且是在東清部落,也就是我們這幾天住的地方

5:00

日出時間是5:30,由於觀看日出絕佳地點就在客棧下的東清灣,省去早起交通的時間啦!
期待日出的人不少,早已有多組遊客找好位置等著太陽升起,只可惜這天天候不佳,跟前一天的日落一樣,雲層太厚,看不到,但早晨的天空與前方的淺灘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旁邊一艘緩緩出海的拼板舟,使得眼前畫面顯得十分平靜。

既然沒有看到日出,那就多享受一下眼前這份平靜吧


回到客棧樓下牽車時遇到可愛的橘貓


前往紅頭部落吃早餐
原本預計前往的是網友們大力推薦的阿力給早餐,沒想到辛苦騎過東81鄉道山路後,是個公休牌子在等著我們啊!為什麼說辛苦呢?因為那個下坡真的要一直拉著煞車才不會衝進海裡啊XD 夥伴的手整個拉得紅了
不過也沒關係,我們找到了附近的一間早餐店,點了月桃葉飛魚飯糰以及飛魚蛋餅,還有整趟旅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豆漿
   
右邊那一包就是飯糰,用月桃葉包裹著也是一種不塑 
可惜忘了帶自己準備的水壺裝豆漿
那個豆漿......味道淡得跟水一樣(╬☉д⊙)


食物袋派上用場!
飛魚蛋餅口味偏重,很好吃

蘭嶼沒有處理垃圾的場所,幾乎是透過海運送回高雄或台東,萬一遇到沒開船的日子...
就繼續放在島上,因此大部分的業者都會提醒盡量自備餐具以減少垃圾,畢竟觀光帶來收入的同時,環境也會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幾年甚至也有推行 「多背一公斤」,將垃圾帶回台東
我們這次的行程中,也包含了撿垃圾這件事(雖然沒有很認真的撿)


因為內用沒有座位了,拎著早餐到旁邊的涼亭吃,直接海景第一排
飯糰很燙XDDD


這個願望σ ゚∀ ゚) ゚∀゚)σ 


餐的同時,聽到有人詢問店家有沒有廁所,一位貌似蘭嶼人的員工説: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廁所

蘭嶼的東鄉道就是中橫公路,可以從野銀部落穿過中間的山到達另一端的紅頭部落,中途會經過蘭嶼氣象站(這次行程沒有排進去),當時越過高山後就能看見沿海的房子,忍不住跳下車拍照,且這時心裡一直唱著魔女宅急便裡的一首插曲 看得見海的街道





遠處的部落就是紅頭部落




真的是跑去拍照餒XD


吃完早餐,再回到野銀部落,準備去地下屋導覽跟浮潛
在野銀部落裡,路上常常可看到地下屋導覽的牌子

在等待導覽集合的時候,路上有一隻顏色像蹦咪乓的貓( Φ ω Φ )
然後路過的大哥就說:帶回家養啊~

看到野銀教會的大門開著,迴廊有一位正在做早操的大姐,徵求同意後進去看看


1966年政府在蘭嶼興建「示範國宅」,想要改善當地人的居住品質,於是拆除了很多傳統地下屋,但一戶只有12坪,其實也不夠一個家族居住,且後來也發生施工品質不良的問題,一直到了1994年證實蘭嶼國宅是海砂屋後,達悟族人開始爭取應有的賠償,最後政府以每戶45萬元自行就地改建的方式解決。(這解決方式好像滿差勁的)

地下屋在野銀和朗島部落皆有被保存下來(據說是因為離機場遠),甚至能夠被登錄成為文化遺產,但成為文化遺產後有諸多限制,反而影響原住戶的權益,因此這個計畫後來似乎沒有實行

8:30


教官早



帶領地下屋導覽的是一位達悟族大姐,在開始前先宣布了幾件參觀地下屋注意事項
一 沒有經過允許,請不要拍照
二 保持安靜,因為部分地下屋還有人居住
三 中途不發問,留到最後
為什麼說教官早,因為大姐在宣布這些事情的時候,口氣超像教官的,於是被其他團員這樣稱呼,還問在場有沒有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因為社會課本會開始教到關於原住民的部分
大姐說:學校老師都亂教,你聽過我的導覽後,就可以去請老師下台了,叫老師付你鐘點費


走過上上下下的石頭坡,再往下穿過窄窄的階梯,到了我們要去的地下屋了
記憶中課本內教過的地下屋曾經提到冬暖夏涼
但實際上,早就不是這樣了

由於原本用來鋪屋頂的茅草不易維護,加上氣候變遷,收集不易,取而代之的是油布、鐵皮和柏油,當然也就失去了「夏涼」的感受,也因此教官(笑)很貼心的幫大家準備了扇子
至於為何蘭嶼會發展出地下屋這樣的房子呢?

因為風大,尤其冬天

為了適應這樣的氣候,達悟族人的祖先們想出了讓房子蓋在地下的方法,讓風能夠直接吹過,也不至於把屋頂給掀了,據說颱風來臨時,蘭嶼的陣風可高達16級以上(教官:你們一定不知道那風有多強,就是會看到小貨車在空中飛)


真的是有一半在地下


地下屋分為三個部分
正中間的是主屋、左右兩邊分別是工作房、涼亭,各有不同用途
首先主屋,一定是面向海,且稍有傾斜的空間(斜向海),睡覺、煮飯、存放狩獵的物品(比方說羊角或豬下顎骨),主屋還有分三層(用一般都市建築來形容應該可以說是三個平台),印象中第一層是接待客人,第二層是睡覺和煮飯,第三層用來放置器具或傳家寶物,內部高度大概只能讓人屈膝移動,無法站立。
至於為什麼煮飯要在屋內而不是室外的空間?早期蘭嶼人相信魔鬼,不能讓魔鬼看到食物,否則吃了可能生病,但後來傳教士將天主、基督教信仰傳入,人們才開始改變信仰,心裡有了平安,便不再害怕魔鬼,也因此蘭嶼到處是教會,我覺得是很特別的現象,不然以往對海島的記憶中可能都是媽祖廟居多。
對此,之前也有看過「傳教士進入部落傳教是否為文化侵略」的議題,但這樣聽完後,我覺得蘭嶼的位置特殊,許多傳統和部分原住民不太一樣(比方說:蘭嶼沒有祖靈文化)

屋子外掛滿了豬下顎骨


工作房會在地面上,主要是製作飛魚和一些手工藝品的地方



涼亭的位置最高(圖右),在蘭嶼有些觀光客稱涼亭為「發呆亭」,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個恰當的說法,涼亭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早期部落和部落之間不相往來,而涼亭作為家中地勢最高的位置,家中的男人是可以觀測到海面上是否有外部入侵,好通知族人是否要準備作戰,保護家園,有著神聖地位。
在島上進入涼亭要先脫鞋!


達悟族人的祖先是從菲律賓北方的小島「巴丹島」來的
教官說蘭嶼到巴丹島的距離比到台東還近,他的爸爸在民國六年的時候,還會划著拼板舟到巴丹島找親戚,只是光復後,國民政府來台就禁止了。不過實際查了資料後發現,蘭嶼距離台東90公里,離巴丹島直線距離145公里,有點落差XD
蘭嶼跟巴丹島的語言及文化至今仍有許多一樣的地方,只是菲律賓後來受西班牙殖民,許多傳統的文化,像是地下屋和拼板舟已消失不見


蘭嶼的文化中,有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的分類
沒有吃過的魚不會吃,因為不知道吃了會發生什麼事,至今依然保有這項傳統(後來浮潛時也有詢問帶團的教練,教練也表示自己不會吃沒吃過的魚),簡單來說就是在男人、女人、老人的生命階段不同的情況下,必須依照魚種屬性差異,有些可吃,有些不能吃,像是以防哺乳婦女吃到了會退奶的魚


最後要提到一段教官小時候的故事
由於蘭嶼的地理位置,使得颱風經過時,都帶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垃圾,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颱風過後的海邊,就是孩子們撿「寶物」的地方,天未亮,孩子們早已在家口蓄勢待發,等著第一個衝到海灘,挖掘最厲害的寶物,最常看見到的就是漁網的浮球
整座蘭嶼真的很常看到各式各樣的浮球,居民們便利用這項大自然帶來的「寶物」製作出多樣具有特色的物品,甚至也有店家鼓勵遊客幫忙收集,累積一定的數量後給予購物的折扣。
教官的爸爸在某個颱風過後,從海邊撿到了一顆大概跟頭一樣大的浮球(請原諒我沒有拍照啊囧)
頂端挖洞,製作了一個塞子,也綁上繩子(材料都從海邊來),成為了一個水壺,雖然已經沒有繼續使用,卻乘載了他與爸爸之間的感情,是他珍藏的物品。有一天接待完一團中國遊客後,有人在散場後向教官提出

我們想用新台幣十萬元向您購買這個水壺


嗄?十萬?



這垃圾餒!




雖然拒絕了誘人的價格,但保住了無價的回憶。
回到家後,教官跟老公說了這件事,他老公也馬上去撿了浮球,做成水壺,帶去觀光客多的地方販售,一顆.....500
可是一顆已沒賣出去,這才發現,原來物品缺少了故事,如果沒有講到這一段故事,這些中國遊客可能也不會想用10萬買垃圾回去吧 哈哈(套句現代的說法,應該是所謂的...行銷?),不過這些滯銷XD 的水壺們總要發揮一些作用啊,就讓當時才讀幼稚園的孫子帶去學校用吧,沒想到學校老師看到之後非常喜歡,買下了這些水壺發給其他學生。(感覺孫子的水壺也傳承了上述故事,有了10萬價值XD)


離開前跟教官拍張照吧!(我的脖子肥肉明顯到我必須出動貼圖來蓋一下)

9:30


結束了導覽,準備出發去浮潛
浮潛的地點是位在朗島部落的母雞岩,是火山噴出的碎屑堆積而成的,達悟語ji-yakmeimano,意思是像母雞的樣子
有人一直把朗島說成石朗,教練:沒關係,我知道你在說哪裡XD
這個時間浮潛的人也頗多,但我們算是幸運的(? 包下了教練的時段,因為只有我們兩人,辛苦教練了
下水前,隨手摘了路邊馬鞍葉,這是個防風、定沙、可改善沙地環境的的植物,搓揉葉子摩擦浮潛鏡片可防止起霧

記得當年在綠島,旁邊一起浮潛的大哥說:給你保平安的啦
取之自然,棄之自然,擦完丟海裡let it go

第一次走進蘭嶼的海,極好的天氣讓海面下一片清晰,教練一邊介紹底下的魚,一邊拉著我們到較深的地方,伸出手還有魚會靠近。
為維護海洋,蘭嶼禁止浮潛時餵魚
帶上gopro,讓人在海底也可以盡情捕捉迷人的景色


也謝謝教練為我們留下這......看起來像被丟包迷路等待救援的影像XD


這一波的旅遊讓蘭嶼承受了比過往更多的遊客,在我們出發前便已得知離島周圍的珊瑚礁,因為氣候變遷、工業污染開始有白化現象,在蘭嶼的社團中也有不少人主張不要擦防曬,避免造成海洋污染,雖然防曬乳並不是造成白化的主要原因,但這畢竟是不屬於海洋的化學成分,我想就還是為海洋盡一份薄弱的力量,能不擦就不擦吧!畢竟人曬黑或曬傷是可以被恢復的,但珊瑚白化有可能是不可逆的,儘管市面上有不少宣稱海洋友善的防曬,不過至今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範何為海洋友善,還是以物理防曬為主囉!

結束浮潛後,教練告訴我們:你們住的民宿是我表妹開的,然後早上地下屋導覽的人是我媽
咦~~~原來是家族企業啊XD


講到這邊都還沒中午,我已經說這麼多,這天分兩篇好了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旅行] 蘭嶼 初來乍到


「旅行 是流動在生活上的風景」

蘭嶼講了這麼多年,終於在這一年成行。



7:50



這身裝扮有沒有夠旅人?


先從烏日高鐵搭到左營,再轉到後壁湖的包車
司機大哥還在前一天提醒
不要跟錯司機上錯車被載到別地方哦

前往後壁湖的路途經海生館,以前從沒有從停車場視角看過去(因為睡醒就已經停好車了)

我:海洋生物博物館就是海生館對嗎?
司機:對啊,往生館

ㄏㄏ 很幽默(눈‸눈)

到了位在墾丁的後壁湖漁港時已經是12點多快要1點,領好船票等登船



在眾人都推行李箱的景象中,我們兩人兩顆大紅背包顯得特別醒目啊
但這也是這趟旅行目的之一,不用帶多餘的物品
這一趟帶上的物品中,大部分都是從臉書的交換社團中換得
這讓我思考起......以往為了一趟旅行,我買了多少新的物品,而且只有旅行的時候才會用?



網友推薦 暈船神藥 
是一盒兩罐入的暈車/船 糖漿
喝起來像咳嗽糖漿甜甜的
效果如何我說不準,因為我上船就睡了,畢竟拿麽早起


屁咧 最好是有duty free shop喔



15:30


家到蘭嶼的距離 8個小時 330公里


牽了車,前往位在東清部落的背包客棧
途經第一個 網美 景點 「像水渠一樣」
達悟語ji-pineiyaow 
這是一個在建造環島公路時人工開鑿貫穿的洞,不少人會停在這邊拍照


由於是順時針行,左邊是大海,右邊則是一片山

蘭嶼是火山島,大部分是山地,只有沿海是平地,最高峰是位在椰油部落的紅頭山,海拔552公尺。順帶一提,蘭嶼的面積是46.82平方公里,綠島是15.09平方公里,小琉球只有6.8平方公里








抵達 哦耶哇背包客棧,真的很背包XD
房間是屋主利用空出的空間改建而成,是蘭嶼第一間背包客棧(當地人問起我們住哪裡的時候都會提到這件事),雖然不像飯店那樣高級,但很有像自己家一般的舒適自在




反核Bar
這照片看起來好像我穿了兩層褲子


我想很多人對於蘭嶼的認識可能除了達悟族、拼板舟、丁字褲、飛魚之外,再來就是核廢料了,前幾年福島核災時,許多人都在爭論著核電去留,也有舉辦反核遊行來表達訴求,但我想在台灣最早跟核電抗爭的,大概是蘭嶼人了吧 

蘭嶼貯存場是用來存放台電核能發電廠及學術研究機構產生的低放射性核廢料,1982年完工到1996年儲滿後,都存在著許多爭議,其中許多新聞提到,當年國民政府以興建罐頭工廠促進經濟為名義欺瞞當地居民,部落裡的耆老因看不懂國字便直接簽字同意,不過原能會也指出,當時並沒有隱瞞興建核廢料貯存場這件事,這點......各位自行解讀吧

2002年 總統公布《建設條例》第十四條修正案,規定:「蘭嶼地區住民自用住宅之用電費用應予免收」,其立法理由是:「增訂但書蘭嶼地區用電費用免收的規定,係基於達悟族人特別犧牲而給予的合理補(賠)償。」


但對於當地人們來說,祖先留下的土地被這樣對待,再多補償都不夠吧,就算撤出了蘭嶼,傷害也已造成,難以彌補 (好想補一句:像極了愛情)




親切的大姐為我們製作了超好喝的水果冰沙

「這都是水果本人,沒有加別的」
芒果讚


從店家看過去是軍艦岩,達悟語Jyahawod,意思是 「登島相當不易」 

大姐說 軍艦岩是東清部落的人們主要的漁場,他們會滑著拼板舟到軍艦岩捕飛魚。二戰時期,夜間美軍誤以認軍艦岩是日本軍艦,因此不停地轟炸,直到天亮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座島 (不過也有網友說 這是個為了觀光行銷而有的故事...純屬虛構( ¯•ω•¯ ) 我是覺得滿像軍艦的啦,但也有點像水中酷斯拉XDD)






店前面慵懶的狗勾



前往青青草原看夕陽的路上,看到一群悠哉的羊群
配上這過曝的天空,有種末日後重生的感覺



路上經過了前面提到的...罐頭工廠


龍門港
位在蘭嶼貯存場旁邊,是過去台電接收核廢料的港口
雖然已經沒有再使用了,但港口依然留在這,後來也成為了適合從事跳港活動的地方(需有專業人員帶領)




青青草原
熱門的日落景點,停好車後還要走一段路才會到草原
路上有不少這樣的斷崖,有很多人會走到那拍照 
我這人比較懶又反骨,越多人做的事我越不想做ヽ(́◕◞౪◟◕‵)ノ


而且感覺好危險啊啊啊啊瘋了嗎?



山的那一邊其實就很美了
看看這不經意拍到的一張照片,484美炸惹(零修圖)

    
真的是走了很遠的路餒

最後雲層太厚了看不到落日有點可惜
走回去牽車的路上感覺像是什麼跨年散場,人潮很多


回到東清天色已暗,準備前往東清灣前的東清夜市覓食,就在我們住的客棧下面

晚餐是以斯拉商店的泰式烤肉炒泡麵(因為飯賣完了)
店內座位很少,客人滿多,小幫手辛苦了

那個涼拌沙拉好好吃啊,肉片份量也很多
口味偏辣,但我覺得是辣在嘴裡那種,幸好沒有胃痛


東清夜市雖然不像我們熟知的饒河、逢甲或花園夜市那樣大規模,不過已經能餵飽餓扁的我們,而且也是東清部落晚上熱鬧的地方,除了觀光客之外也有一些當地人會坐在廣場中間的座位吃喝聊天,還唱起歌來XD 

然後也有7-11(全蘭嶼只有兩間),在離島看到7-11倍感親切


說起蘭嶼7-11,當年好像還引起不小爭議,我印象滿深刻

有位台灣本島的名人表示 「一但蘭嶼有了便利商店,台灣就毀了」




我是不覺得文化這件事會這麼輕易的被一間便利商店給擊垮,更何況全蘭嶼只有兩間,論便利性......大概只對兩個部落的人來說有便利(東清和椰油),7-11應該主要是服務觀光客,我想人也都還是喜歡自己習慣的消費模式,習慣去傳統雜貨店的居民可能嚐鮮體驗一下,不會經常到7-11吧,而且7-11的日常用品份量也不多啊XD (就像我習慣去全聯而不是家樂福)
如果真的要說現代的東西進駐蘭嶼就會毀了文化,那不如說觀光客吧!浮淺或夜遊的行程,不也是為了觀光客而有的變化嗎?原本在涼亭放鬆的時間變成在民宿打掃,這也是其中之一吧


等結帳的時候發現不少網購超商取貨的物品堆放在一邊
是啊!蘭嶼人也有權利買網購選超商取貨付款啊,難道要連網路都沒有才符合期待?


支持蘭嶼獨立  喂!



準備結束一天的行程時,臨時起意去雙獅岩看星星
在沒有光害的地方,沒有車經過的時候,抬頭一看真的是滿天的星星,看久了還看出一道銀河

一般手機拍不出來啦,這是用GoPro長時間曝光拍到的
一點一點的白點是星星,中間小塊小塊的白色是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