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工作] 轉職這些年的事 2016上

 有些心底話,想要趁自己記得的時候盡量多說一點,否則時間過去,那些話就跟著過去了








我是16年的二月離開服務業,在這之前我做過三份正式的工作
其他打工或短期的在這就先不提,第一份工作是在百貨樓下的日式洋食餐廳,母公司是日本食品公司,身處百貨我們有相當多的規則必須遵守,其實我剛畢業的時候想要去飯店工作,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很精明幹練的人,因為我常常在幹蠢事,關於這點在當年校外實習的時候我就直接選了台北的飯店,並做好被罵到臭頭的打算,我知道我自己沒有能力,還偏偏往困難的地方走,因為我不希望自己過得太安逸(´;ω;`)


唯有這樣,自己才會成長吧,當時就這樣想
另一方面是家族內有喜歡靠關係的人,想動用所有關係把我安排進被認為是好的工作
現實來說 能力再好都沒有靠爸好,能不用努力的事誰不想做呢(¯﹃¯)
可是我就不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努力是為了證明自己不需要靠關係也能有成就

不過在與幾位前輩聊過後,我還是想往咖啡或烘焙這條路走,畢竟當時校內實習跟準備檢定時,學出一點心得,也希望自己可以持續往這個方向,只是事與願違,我一在的投了相關履歷,每一封都沒有回覆,為此我消沉一個月吧,畢竟很多同學都有工作了,難免會緊張

有一天看到日商餐廳的職缺,想了想就鼓起了勇氣投了履歷,面試完就準備上班了
我在沒有很穩定的階段裡,做了很多資深員工要做的事(´_ゝ`)
或許是為了分擔人力上的短缺所以必須這樣快快推上檯面吧!做沒滿一年就學著管理現場,處理各種投訴,不過這份工作讓我養成很多好的工作習慣,或許是因為處處都有監視器在看著忙碌的我們。日商有一些令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古板規定,做久了其實自己心理上也變得有點冷漠,後來覺得工作壓力太緊繃,加上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穩定,才決定離職。







休息了幾個月,又在朋友的推薦下去了一間小餐廳
店裡就是老闆、闆娘跟我,當時板娘快生了,後來又有加入一位廚師
我在那裡學到非常非常多以前在學校沒有認真學的知識
我真正開始喜歡料理大概也是那個時候,認識了很多沒看過的食材,也有機會品嚐很多甜點,這大概是我人生中快樂的其中一段日子吧 (´・◡・`)
不過因為薪水不高,當時我有學貸,所以做了一段時間後我就還是離職了

後來去了一間滿有知名度的餐廳
雖然餐點相對道地,可是公司管理制度上有相當大的漏洞,一改再改的規定和幫倒忙的高層,我好歹有些工作經驗,既然無法改善工作環境那也只能趕快離開(#`Д´)ノ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和主管提離職,主管反而是祝福

「K 你和其他人不一樣,你很有個人的魅力,雖然工作年資不長,但很有主管風範,我們無法留住你真的是損失......希望你在新的領域裡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讓其他人一提到這個工作馬上就能想到你......。」

題外話,後面那句我當時沒有多想,畢竟作為工作,並沒有想要特別突出,低調就可以了,不過這幾年倒是有幾次活動跟當時主管說的不謀而合......


當時有一些人也是相同時間點離職,便有人提議大家去motel開歡送趴,那間還有划水道跟泳池,也可以唱歌、玩桌遊,要睡覺的就自己找地方睡_(:3 」∠ )_

這位提議去開趴的人,後來影響了我對人生的某些態度,之後再提囉

休息一段時間,接著就是現在的工作了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旅行] 蘭嶼 貓與海的夢

(提醒 圖多)


依然是與日出無緣的一天,清晨還下起了大雨(颱風接近)
早上厚厚雲層迎接了在蘭嶼的最後一天

事前就有人推薦東清部落美亞美早餐的 呃 控肉飯(´・ω・`)
當時心想到底誰早上起床吃控肉飯的


然後我們就點了一碗控肉飯  跟綜合蛋餅











貨真價實的控肉飯呢!說不定對蘭嶼人來說早餐吃控肉飯是很正常的事?
綜合蛋餅裡面就是什麼都有,包得好大一綑,吃起來很過癮

吃完就前往東清秘境(就在附近而已)
不過我們一開始找不到位置,東走西走才找到了走往海邊的小徑
在一望無際的礁石上尋找海蝕洞的入口
後來是從秘境出來的遊客指路,我們才順利找到


左圖是入口,從平面上根本看不出來
聽說以前沒有梯子,是要扶著礁石一步步爬下去的(這也才能夠成為秘境吧!)






















下去後(右圖),會先看見一個小小的拱形
海水清澈見底,水深及腰,當然越往海走會越深
輕漂在海面上,聽著遠方浪聲一波又一波的起起伏伏
幸運的我們在一大清早還沒有什麼人的時候獨享了這片湛藍的海
   即使天空下了綿綿細雨,也不打擾我們的興致
















更幸運的是遇到一對情侶,幫我們拍了神級美的空拍照
而且都是台中人d(`・∀・)b 這緣分真奇妙
右圖是從海的那端看過去的東清秘境



稍做剪接,再用影片編輯app加個音樂,潮棒的啦啦啦啦啦啦
真的會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


離開秘境,前往野銀冷泉,前腳剛到,上一群人馬正離開,又可以好好欣賞眼前海景




天空依然下著小雨,在這個淡水海水交界處的地方,礁石不那麼銳利,地面也是白砂居多,話雖然這麼說,我還是在前往海的那一端時一頭撞上旁邊的礁石

痛死ε≡(ノ´_ゝ`)ノ
痛死ε≡(ノ´_ゝ`)ノ
痛死ε≡(ノ´_ゝ`)ノ
痛死ε≡(ノ´_ゝ`)ノ

而且還真的流血(一點點)

可惜沒多久,遠方海面傳來陣陣雷聲
想想這地方也算是空曠 呃 好吧 撤退!

撞到礁石的地方


想說控肉飯消化的差不多了,去吃東清三十三的蛋餅好了
兩個吃貨又為了吃而踏上旅程~

人非常多,看來真的是受歡迎的蛋餅,內用沒座位索性買外帶去涼亭吃吃

路上經過了昨天浮潛時看到的霜淇淋,兩人又停下來了......

小小的涼亭,一位當地大哥擺起了雙淇淋機賣著藍色黑色的霜淇淋,覺得很有趣。黑色就竹炭口味(大哥說加了碳粉......好我盡量不往錯誤的方向想),藍色是可爾必思。大哥或許是剛開始賣,問他有沒有店名,他還說他要看一下
或許操作上不是很熟練,大哥起初擠得霜淇淋外型並不太好看,但我們也不是那麼在意
可是大哥就一直擠一直擠一直擠,一直到擠到好看才停止,那你說那些不好看的咧?

他都給我們吃了ヽ(́◕◞౪◟◕‵)ノ
看著大哥跟他的親戚聊天鬥嘴的樣子覺得很可愛

喔對 因為聊得太開心,離開時還忘記付錢(被打

乘著海風,順著太平洋沿岸往下騎,經過一個一直很令人好奇的大十字架
陡峭的山坡上矗立著一個大大的紅十字架,面向著另一端的大海
大門上寫著開放中,我們就也很大膽的走了上去

這裡沒有人,地圖上也無法查到這個地方的名稱,神奇的地方




















來到位在紅頭的海很藍咖啡
除了有咖啡有甜點,還有數隻慵懶的貓咪
小島上的飲料甜點不馬虎,非常用心,起士條很濃,不甜膩,咖啡也很好喝
我們入座的位置上有一隻已經睡翻的虎斑
店員還問說需不需要抱走他(不要啦~~讓他睡(´,,•ω•,,)♡
店裡悠閒的氣氛大概就像我們在島上一樣一切都放慢了
好好享受這時刻




















這裡還有販賣彩繪浮球,很有紀念價值,也成為我在蘭嶼唯二紀念品
他們也鼓勵遊客幫忙撿浮球,並作為店內消費的折扣
(關於為什麼有浮球,前幾篇有提到)
離開前能以貓咪和咖啡做為收尾真是太棒了(滿足


背起行囊踏上返回本島的船
暈船糖漿一口乾,音樂開起來,夢醒後就會是另一個世界了

在與海共處的日子裡,就像像深深的夢境,當下的一切就是這麼單純的快樂
三天兩夜大概也不夠這個夢走到最後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旅行] 蘭嶼 看海的下午


浮潛完,回去客棧休息一下
接著往南邊移動了

在這之前,先填飽肚子!


以往的經驗總是告訴我,浮潛玩除了很累之外也會很餓
於是我們到了紅頭村G'day Cafe晴西餐廳
路途經過昨晚等不到日落的青青草原,入口處有兩個手作小攤位
我在那裡買了一條有著鯨魚尾巴的編織手環(這應該算是我在蘭嶼唯二的紀念品)
耳環控的夥伴買了有著船眼的垂墜耳環

衣服是老闆手染的,很漂亮


手鍊長這樣(手背因為去浮潛而被曬紅了)










晴西餐廳專賣異國料理,老闆在台北也有開一間,同樣也是主打異國料理且已開業多年
價格相比之下當然也是滿都市的(大笑)畢竟離島原物料取得不易

販賣的餐點也是滿多樣的


牛排沙拉,生菜的份量很足夠
畢竟在島上好像沒怎麼吃到蔬菜,覺得很罪惡( ͡° ͜ʖ ͡°)


















千層麵,肉醬蕃茄味很濃郁,用料也滿大方


用餐空間很大,座位的間隔距離也滿寬的,加上當時已經是下午,客人不多
比起都市裡拼翻桌率的餐廳,用餐氣氛多了幾分慵懶舒適



離開了餐廳,繼續沿著八代灣海岸線到下一個部落
八代灣是蘭嶼的第二大灣澳,全長大概1500公尺
也是飛魚文化的發源地,沙灘更是綠蠵龜上岸產卵的位置


路途經過蘭嶼國小,可惜沒有開放(兩位老師旅行的樂趣就是跑進別人學校裡胡鬧XD)
看到可以走下沙灘的地方下去踩踩水撿撿垃圾


只會曬傷不會曬黑的阿白




太多了 撿不完

遠方的海面上似乎在下雨?


沙灘上的狗勾真可愛


繼續往下騎經過了航空站
小小的機場,一天只有八個班次往返台東,每個班次的座位只有19位的小飛機

或許下次可以試試坐飛機?我還沒搭過國內線的小飛機呢(聽說也是滿可怕)


站在停工的(?)水泥車前的山羊莫名有氣勢


經過椰油國小
馬上被鮮豔的彩繪吸引走進去








操場的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以及饅頭岩
(是說蘭嶼人又不吃麵食,怎麼會叫饅頭岩?)

本日金句: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饅頭山直跑( • ̀ω•́ )

擋浪牆看出去是一段礁石


司令台很有在地的特色,每個進來的遊客都在拍司令台
謝謝幫忙拍照的遊客,雖然我這角度真是超胖的

但我最喜歡的景色是這裡海天一線的反方向啊












這浮球怎麼感覺好像青蛙











椰油教會


再次經過港口,然後有一台貨車壓在一台廂型車上
莫非這是早上的導覽大姐說的那台在空中飛的小貨車!?


















五孔洞 
是五個很大的海蝕洞,岩壁上甚至還有海岸升起的痕跡
達悟語 Ji-karahem 很深的意思
早期被稱為惡靈之窩,婦女小孩不宜靠近的地方,不過福音來到這島上之後就不再一樣了,甚至成為禱告營地






前面有開胖卡的大哥賣文創商品
他講話很好笑

:那個洞裡面有什麼?

:有真愛


喔 好啊



旁邊這塊滿滿的十萬塊



朗島秘境
這個相較於東清秘境容易找(至少不用撥開雜草或自己找路)
是個適合戲水的地方,不過到處是珊瑚礁也是得小心
去的時候什麼裝備都沒穿,只能看別人玩水ಠ_ಠ


民宿門口遇到一隻黑貓



晚餐前在夜市買了前一天沒喝到的芋頭西米露
今天吃客棧出來後就能看到的游麵子
滷味跟榨菜肉絲麵都滿好吃的



早點回客棧,早點休息
隔天是蘭嶼的最後一天了,繼續用力玩!


有沒有覺得這篇沒有太多延伸閱讀了呢?
因為我被投訴(?)太像在寫專題啦_(°ω°」 ∠)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旅行] 蘭嶼 10萬元的海洋垃圾

全台灣第一個迎接曙光的地方,不是花蓮,不是阿里山,是蘭嶼
而且是在東清部落,也就是我們這幾天住的地方

5:00

日出時間是5:30,由於觀看日出絕佳地點就在客棧下的東清灣,省去早起交通的時間啦!
期待日出的人不少,早已有多組遊客找好位置等著太陽升起,只可惜這天天候不佳,跟前一天的日落一樣,雲層太厚,看不到,但早晨的天空與前方的淺灘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旁邊一艘緩緩出海的拼板舟,使得眼前畫面顯得十分平靜。

既然沒有看到日出,那就多享受一下眼前這份平靜吧


回到客棧樓下牽車時遇到可愛的橘貓


前往紅頭部落吃早餐
原本預計前往的是網友們大力推薦的阿力給早餐,沒想到辛苦騎過東81鄉道山路後,是個公休牌子在等著我們啊!為什麼說辛苦呢?因為那個下坡真的要一直拉著煞車才不會衝進海裡啊XD 夥伴的手整個拉得紅了
不過也沒關係,我們找到了附近的一間早餐店,點了月桃葉飛魚飯糰以及飛魚蛋餅,還有整趟旅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豆漿
   
右邊那一包就是飯糰,用月桃葉包裹著也是一種不塑 
可惜忘了帶自己準備的水壺裝豆漿
那個豆漿......味道淡得跟水一樣(╬☉д⊙)


食物袋派上用場!
飛魚蛋餅口味偏重,很好吃

蘭嶼沒有處理垃圾的場所,幾乎是透過海運送回高雄或台東,萬一遇到沒開船的日子...
就繼續放在島上,因此大部分的業者都會提醒盡量自備餐具以減少垃圾,畢竟觀光帶來收入的同時,環境也會是個很大的問題,這幾年甚至也有推行 「多背一公斤」,將垃圾帶回台東
我們這次的行程中,也包含了撿垃圾這件事(雖然沒有很認真的撿)


因為內用沒有座位了,拎著早餐到旁邊的涼亭吃,直接海景第一排
飯糰很燙XDDD


這個願望σ ゚∀ ゚) ゚∀゚)σ 


餐的同時,聽到有人詢問店家有沒有廁所,一位貌似蘭嶼人的員工説: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廁所

蘭嶼的東鄉道就是中橫公路,可以從野銀部落穿過中間的山到達另一端的紅頭部落,中途會經過蘭嶼氣象站(這次行程沒有排進去),當時越過高山後就能看見沿海的房子,忍不住跳下車拍照,且這時心裡一直唱著魔女宅急便裡的一首插曲 看得見海的街道





遠處的部落就是紅頭部落




真的是跑去拍照餒XD


吃完早餐,再回到野銀部落,準備去地下屋導覽跟浮潛
在野銀部落裡,路上常常可看到地下屋導覽的牌子

在等待導覽集合的時候,路上有一隻顏色像蹦咪乓的貓( Φ ω Φ )
然後路過的大哥就說:帶回家養啊~

看到野銀教會的大門開著,迴廊有一位正在做早操的大姐,徵求同意後進去看看


1966年政府在蘭嶼興建「示範國宅」,想要改善當地人的居住品質,於是拆除了很多傳統地下屋,但一戶只有12坪,其實也不夠一個家族居住,且後來也發生施工品質不良的問題,一直到了1994年證實蘭嶼國宅是海砂屋後,達悟族人開始爭取應有的賠償,最後政府以每戶45萬元自行就地改建的方式解決。(這解決方式好像滿差勁的)

地下屋在野銀和朗島部落皆有被保存下來(據說是因為離機場遠),甚至能夠被登錄成為文化遺產,但成為文化遺產後有諸多限制,反而影響原住戶的權益,因此這個計畫後來似乎沒有實行

8:30


教官早



帶領地下屋導覽的是一位達悟族大姐,在開始前先宣布了幾件參觀地下屋注意事項
一 沒有經過允許,請不要拍照
二 保持安靜,因為部分地下屋還有人居住
三 中途不發問,留到最後
為什麼說教官早,因為大姐在宣布這些事情的時候,口氣超像教官的,於是被其他團員這樣稱呼,還問在場有沒有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因為社會課本會開始教到關於原住民的部分
大姐說:學校老師都亂教,你聽過我的導覽後,就可以去請老師下台了,叫老師付你鐘點費


走過上上下下的石頭坡,再往下穿過窄窄的階梯,到了我們要去的地下屋了
記憶中課本內教過的地下屋曾經提到冬暖夏涼
但實際上,早就不是這樣了

由於原本用來鋪屋頂的茅草不易維護,加上氣候變遷,收集不易,取而代之的是油布、鐵皮和柏油,當然也就失去了「夏涼」的感受,也因此教官(笑)很貼心的幫大家準備了扇子
至於為何蘭嶼會發展出地下屋這樣的房子呢?

因為風大,尤其冬天

為了適應這樣的氣候,達悟族人的祖先們想出了讓房子蓋在地下的方法,讓風能夠直接吹過,也不至於把屋頂給掀了,據說颱風來臨時,蘭嶼的陣風可高達16級以上(教官:你們一定不知道那風有多強,就是會看到小貨車在空中飛)


真的是有一半在地下


地下屋分為三個部分
正中間的是主屋、左右兩邊分別是工作房、涼亭,各有不同用途
首先主屋,一定是面向海,且稍有傾斜的空間(斜向海),睡覺、煮飯、存放狩獵的物品(比方說羊角或豬下顎骨),主屋還有分三層(用一般都市建築來形容應該可以說是三個平台),印象中第一層是接待客人,第二層是睡覺和煮飯,第三層用來放置器具或傳家寶物,內部高度大概只能讓人屈膝移動,無法站立。
至於為什麼煮飯要在屋內而不是室外的空間?早期蘭嶼人相信魔鬼,不能讓魔鬼看到食物,否則吃了可能生病,但後來傳教士將天主、基督教信仰傳入,人們才開始改變信仰,心裡有了平安,便不再害怕魔鬼,也因此蘭嶼到處是教會,我覺得是很特別的現象,不然以往對海島的記憶中可能都是媽祖廟居多。
對此,之前也有看過「傳教士進入部落傳教是否為文化侵略」的議題,但這樣聽完後,我覺得蘭嶼的位置特殊,許多傳統和部分原住民不太一樣(比方說:蘭嶼沒有祖靈文化)

屋子外掛滿了豬下顎骨


工作房會在地面上,主要是製作飛魚和一些手工藝品的地方



涼亭的位置最高(圖右),在蘭嶼有些觀光客稱涼亭為「發呆亭」,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個恰當的說法,涼亭的存在是有依據的。
早期部落和部落之間不相往來,而涼亭作為家中地勢最高的位置,家中的男人是可以觀測到海面上是否有外部入侵,好通知族人是否要準備作戰,保護家園,有著神聖地位。
在島上進入涼亭要先脫鞋!


達悟族人的祖先是從菲律賓北方的小島「巴丹島」來的
教官說蘭嶼到巴丹島的距離比到台東還近,他的爸爸在民國六年的時候,還會划著拼板舟到巴丹島找親戚,只是光復後,國民政府來台就禁止了。不過實際查了資料後發現,蘭嶼距離台東90公里,離巴丹島直線距離145公里,有點落差XD
蘭嶼跟巴丹島的語言及文化至今仍有許多一樣的地方,只是菲律賓後來受西班牙殖民,許多傳統的文化,像是地下屋和拼板舟已消失不見


蘭嶼的文化中,有男人魚、女人魚、老人魚的分類
沒有吃過的魚不會吃,因為不知道吃了會發生什麼事,至今依然保有這項傳統(後來浮潛時也有詢問帶團的教練,教練也表示自己不會吃沒吃過的魚),簡單來說就是在男人、女人、老人的生命階段不同的情況下,必須依照魚種屬性差異,有些可吃,有些不能吃,像是以防哺乳婦女吃到了會退奶的魚


最後要提到一段教官小時候的故事
由於蘭嶼的地理位置,使得颱風經過時,都帶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垃圾,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颱風過後的海邊,就是孩子們撿「寶物」的地方,天未亮,孩子們早已在家口蓄勢待發,等著第一個衝到海灘,挖掘最厲害的寶物,最常看見到的就是漁網的浮球
整座蘭嶼真的很常看到各式各樣的浮球,居民們便利用這項大自然帶來的「寶物」製作出多樣具有特色的物品,甚至也有店家鼓勵遊客幫忙收集,累積一定的數量後給予購物的折扣。
教官的爸爸在某個颱風過後,從海邊撿到了一顆大概跟頭一樣大的浮球(請原諒我沒有拍照啊囧)
頂端挖洞,製作了一個塞子,也綁上繩子(材料都從海邊來),成為了一個水壺,雖然已經沒有繼續使用,卻乘載了他與爸爸之間的感情,是他珍藏的物品。有一天接待完一團中國遊客後,有人在散場後向教官提出

我們想用新台幣十萬元向您購買這個水壺


嗄?十萬?



這垃圾餒!




雖然拒絕了誘人的價格,但保住了無價的回憶。
回到家後,教官跟老公說了這件事,他老公也馬上去撿了浮球,做成水壺,帶去觀光客多的地方販售,一顆.....500
可是一顆已沒賣出去,這才發現,原來物品缺少了故事,如果沒有講到這一段故事,這些中國遊客可能也不會想用10萬買垃圾回去吧 哈哈(套句現代的說法,應該是所謂的...行銷?),不過這些滯銷XD 的水壺們總要發揮一些作用啊,就讓當時才讀幼稚園的孫子帶去學校用吧,沒想到學校老師看到之後非常喜歡,買下了這些水壺發給其他學生。(感覺孫子的水壺也傳承了上述故事,有了10萬價值XD)


離開前跟教官拍張照吧!(我的脖子肥肉明顯到我必須出動貼圖來蓋一下)

9:30


結束了導覽,準備出發去浮潛
浮潛的地點是位在朗島部落的母雞岩,是火山噴出的碎屑堆積而成的,達悟語ji-yakmeimano,意思是像母雞的樣子
有人一直把朗島說成石朗,教練:沒關係,我知道你在說哪裡XD
這個時間浮潛的人也頗多,但我們算是幸運的(? 包下了教練的時段,因為只有我們兩人,辛苦教練了
下水前,隨手摘了路邊馬鞍葉,這是個防風、定沙、可改善沙地環境的的植物,搓揉葉子摩擦浮潛鏡片可防止起霧

記得當年在綠島,旁邊一起浮潛的大哥說:給你保平安的啦
取之自然,棄之自然,擦完丟海裡let it go

第一次走進蘭嶼的海,極好的天氣讓海面下一片清晰,教練一邊介紹底下的魚,一邊拉著我們到較深的地方,伸出手還有魚會靠近。
為維護海洋,蘭嶼禁止浮潛時餵魚
帶上gopro,讓人在海底也可以盡情捕捉迷人的景色


也謝謝教練為我們留下這......看起來像被丟包迷路等待救援的影像XD


這一波的旅遊讓蘭嶼承受了比過往更多的遊客,在我們出發前便已得知離島周圍的珊瑚礁,因為氣候變遷、工業污染開始有白化現象,在蘭嶼的社團中也有不少人主張不要擦防曬,避免造成海洋污染,雖然防曬乳並不是造成白化的主要原因,但這畢竟是不屬於海洋的化學成分,我想就還是為海洋盡一份薄弱的力量,能不擦就不擦吧!畢竟人曬黑或曬傷是可以被恢復的,但珊瑚白化有可能是不可逆的,儘管市面上有不少宣稱海洋友善的防曬,不過至今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範何為海洋友善,還是以物理防曬為主囉!

結束浮潛後,教練告訴我們:你們住的民宿是我表妹開的,然後早上地下屋導覽的人是我媽
咦~~~原來是家族企業啊XD


講到這邊都還沒中午,我已經說這麼多,這天分兩篇好了